Online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s
Working group & Expert column
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及標準,具體如下一、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伐》、《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固體廢棄物管理辦法》、《資源高效利用促進法》、《建設項目環境管理規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二、政策清單: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等政策,具體參見打包附件說明。三、標準清單: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污水納管達到上海市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地下水質量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等標準,具體參見打包附件說明。參見評價報告A-1
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近三年未發生重大污染事件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完成了國家以及地方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碳排放強度很低,且持續下降。參見評價報告B-1,附件為上海市奉賢區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蓋章證明。
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分重視清潔生產工作的開展,轄區共有28家企業在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強制審核名單中,當前已100%實施并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參見評價報告D-1,D-2,D-3,附件為上海市奉賢區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蓋章證明。
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嚴格落實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相關法律法規,園內企業無使用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落后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不生產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產品。參見評價報告E-1
為進一步推動園區綠色化發展,在園區規劃、空間布局、產業鏈設計、能源利用、資源利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運用管理等方面貫徹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理念,從而實現具備布局、結構綠色化、鏈接生態化等特色的綠色園區,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特成立綠色化發展及標準化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陸紀紅擔任,副主任由遲麗萍擔任。參見評價報告F-1
園區工業增加值
能源綜合消耗總量
工業企業可再生能源使用量
清潔能源使用量
終端能源消費總量
園區工業用新鮮水量
園區工業用地面積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量
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
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
工業重復用水量
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量
高新技術企業的工業產值之和
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
綠色產業增加值
園區當年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量
園區當年工業固體廢物總產生量
驗收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創建基準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園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
某種污染物排放量創建周期年均增長率
園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綠色園區標準體系完善程
編制綠色園區發展規劃
綠色園區信息平臺完善程度
打響“水天一色”生態品牌,鋪陳“水天一色”卷,實現“水天一色”目標,打造產城融合綠色環保工業家園。
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優化區域環境。 上海杭州灣開發區位于上海市南翼、杭州灣北岸,處于上海市沿海通道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
規劃總面積為27.2平方公里。
杭州灣開發區是以制造加工業為主的外向型工業園區,共有實體型企業357家,其中工業企業261家,擁有遠紡工業、亞東石化、帝斯曼維生素、金力泰化工、東風汽車、冠生園食品等行業龍頭企業。
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發展,開發區形成了以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戰略新興產業為主的“1+1+X”產業格局,開發區先后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上海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被國家商務部、科技部確定為生物醫藥領域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被上海市確定為“新材料產業基地”。
在綠色園區建設期內,開發區以能源利用綠色化、資源利用綠色化、基礎設施綠色化、產業綠色化、生態環境綠色化、運行管理綠色化六個方面為重點開展建設或改造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在能源利用綠色化方面,開發區鼓勵工業企業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清潔能源使用率三年的指標值平均達到了98%高于引領值75%近23個百分點。
在資源利用綠色化方面,開發區注重提高余熱資源回收利用率以及廢塑料、廢電氣電子產品、報廢汽車等再生資源的利用效率。
建設期內,余熱資源回收利用率三年的指標值平均達到了91.4%,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三年的指標值平均達到了99.6%,均遠高于引領值。
在基礎設施綠色化發展方面,持續完善重點企業廢水、廢氣排放監測網絡;重視發展綠色公交,加大購進新能源公交車力度,園區引用的公交車全部為新能源車,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比例為100%。
在產業綠色化方面,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產業在開發區經濟中占比。
2019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開發區工業總產值比例達到39.6%,綠色產業增加值占園區工業增加值比例達到43.6%,人均工業增加值達到32.2萬元/人,均高于指標引領值。
在生態環境綠色化方面,努力打造屬于園區的”藍天、碧水、凈土”,不斷優化園區生態環境,空氣質量得以提升,2019年,開發區綠化覆蓋率達33.9%。
萬元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量消減率、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彈性系數等指標均優于引領值。
在運行管理綠色化方面,開發區制定了綠色園區發展規劃,逐步建立完善與新材料、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相適應的綠色園區標準體系,以綠色標準引領開發區綠色發展,創建了局域網,定期在網站上發布綠色園區建設和改造信息。
創建期內,開發區綠色化發展水平越來越高。
全面優化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提升高新技術產業比重、綠色產業比重,推動現有產業綠色化改造提升,實現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并且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
1、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顯著提升
開發區圍繞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從2016年的27.1%提升到2019年的39.6%,截至2019年,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4家。
企業注重引進國外先進的高新技術企業,這部分企業由于知識產權保護等原因,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意愿不強,如加上這部分企業產值,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在50%-60%之間。
2、綠色產業逐步成為園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開發區高度重視綠色產業培育,并將其作為推動開發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在開發區制定的新一輪產業規劃定位中,將綠色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發展重點。
3、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扎實推進
在大力推進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產業發展的同時,重視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改造。
以節能、節水、減少“三廢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為重點,不斷提升傳統產業企業綠色化改造水平。
其中,亞東石化、中西三維、東石塘等三家企業通過了國家評審,成功進入國家綠色工廠示范名單。
4、提升創新能力、增強發展后勁
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開發區建設的內生動力,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發展之路。
杭州灣經濟與技術開發區的科創與教育情況正呈現良好增長的勢頭,其中:科技經費支出7.32億元,同比增長67.97%;科技活動人員2669人,同比增長52.69%;當年專利申請數214件,同比增長81.36%;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64家。
一是制定開發區綠色發展標準體系。
建設期內,為提升園區綠色管理水平,以提升開發區內主導產業綠色發展水平為目標,結合國家綠色制造、節能環保等相關標準文件,研究制定了開發區綠色標準體系,為園區綠色發展標準化管理打下重要基礎。
二是開發區按照國際標準ISO14001和ISO9001實施環境、質量管理,通過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開發區在環境和質量管理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顧客滿意程度和環境績效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是鼓勵企業參會或主導行業標準建設,擴大行業影響力。
瞄準新材料、精細化工和生物醫藥產業,爭當行業標準制定者。
網站地圖
中國綠色制造聯盟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賽寶實驗室)
通訊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東湖街道北沙東路56-8號
聯系電話:0571-26309969
通訊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實興大街30號院9號樓
聯系電話:010-58113945
Email : GMAC2017@163.com
郵編: 100041